© 曾黃翠茂 版權所有|本網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轉載或商業使用

讀詩

曾貴海創作一甲子,共寫了五百多首詩。 ㄧ首首詩,如海中的珍珠,蘊含智慧和生命體驗,緊繫社運的脈動,隨著歲月層層積累,綻放獨特光輝。 詩作涵蓋人間與生活、抒情與情詩、自然與禪哲及族群與抵抗等面向;並以華語、客語、福佬語跨語言呈現。

高山閃靈的Pasibutbut¹

住在雲層中的民族
中央山脈峰群的高山精靈
害羞又內向的族性
不喜歡狂歡勁舞
卻是原住民口中擁有法術的獵人
森林風聲中閃動的影子

 

令人畏懼的戰士
每個男子擁有的弓箭柄
刻劃著一道道刻痕
每一道刻痕記錄下
強力拉弓所射穿的獵物

 

他們相信天神與萬物創造了布農人
從葫蘆中走出來的男人
跟陶鍋裡出生的女人
繁衍了世世代代的子民
甚至有翅膀的蟲
牽牛花日夜不斷的變形
都創生了布農的祖先

 

他們以祭典儀式串接四季
像胸前美麗多彩的項鍊
慶典的串珠一顆顆貫穿歲時
週而復始的轉動生命時光的喜悅與祈願
每年早春的打耳祭
錘鍊族人及年輕戰士
擊殺敵人像砍芋頭一樣俐落
捕捉獵物像飛鳥那樣來去無蹤
保護族人毫不畏懼自己的生死

 

曾經以獵取敵首為光榮的族風
用來象徵最崇高勇猛的戰士傳統已經遠去
每年初冬或早春
當布農的獵人團隊追殺獵物時
長者們會告誡所有的勇士
讓山上的動物得以繁衍在山腰幽谷

 

在薄霧瀰漫山峰時的秋末或初冬
小米播種的季節終於來臨
家長選擇一塊良好的山坡地
插入樹枝作為耕地的標記
在播種祭典2完成之前
家人必須放輕腳步以免驚動土地精靈
輕聲說話以免吵得小米不敢來到土地

 

族人在等待的日子中
祭司在堆高的木材前灑潑小米酒
祈求小米堆起來像柴堆一樣高
大家靜肅的休息
三餐只能食用小米飯和龍葵湯

 

當祭司在夜夢中出現吉夢時
第二天就要播下小米種子
黎明的曙光尚未鋪向部落前
族人們避開蚊鼠等禁忌動物
用茅草去邪
終於播下小米的種子
長者們望著天神的臉祈求
「小米像多腳的蜈蚣
小米像海水一樣多
小米像藤條那麼長
小米像鷹像瀑布像松樹那麼健康
小米像項鍊般光滑美麗」

 

聆聽著虔敬的禱詞外
族人們沉靜下來
布農聖歌就要起唱
只有這一年中最聖潔的成年男子才被選上
大家張開雙手從背後緊握彼此的心
圍成美麗的圓圈
領唱的長者以高音起唱
大家瞇眼關閉自己的眼簾
輕輕的開啟直通心靈的嘴唇

 

細微得幾乎聽不見的祈禱隱隱唱出
互相禮讓的發出鳴鳴的低音
像是從天上緩緩流瀉的歌聲
鳴嗚隨著仰起的歌聲逐漸變大

 

八團音部互相應答著迴旋上升
喚醒小米和山谷密林
盪在整個部落群峰
族人的心融合成強大的音響
從土地拉昇到天神居住的天上
直到祈求小米豐收的願望
感動天神的心
歌聲才帶著天神的祝福喜悅的回降部落

 

像台灣高山上的松杉
微風細幽的吹著聲浪的波紋
強風劇烈的搖撼呼嘯
千萬群飄揚的葉子發出千變萬化的和聲
變成布農人的歌聲
讓布農人學會如何向大自然及天神
互相交流唱出讚頌的歌曲
有時,也像素潔的瀑布
以八部或更多音部
在部落不遠的山澗垂落山靈的神曲
在台灣聖山的深處
流傳在世世代代布農人內心的土地聖歌
請大家謙卑的傾聽
人類文明中最珍貴純潔的音樂
Pasibutbut ! Pasibutbut !

 

 

— 2004年7月發表
— 2005年10月9日修改
—《神祖與土地的頌歌》,2006年3月

 

註:
1. Pasibutbut是小米播種祭中的祈求小米豐收歌。
2. 播種祭包括開墾祭、拋石祭和撒種祭三個儀式,每年約在十一月到十二月舉行。
 

logo
© 曾黃翠茂 版權所有|本網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轉載或商業使用